我聽過一則充滿反諷的故事:一個人在上班途中,每天都會遇到一個乞丐,每天他都給這乞丐一塊錢。有一天,他又遇到這個乞丐,他摸摸口袋,身上沒有一塊錢,只有五毛錢。他跟乞丐說:不好意思,今天只有五毛錢。他給了乞丐五毛,沒想到乞丐回答他:沒關係,那你欠我五毛好了!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3

作者:何飛鵬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覺得怎麼可能有這麼不上路的乞丐。但後來工作久了,真的遇到許多這種不上路的人。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又讓我想起了這個故事。

 

我之前的專欄,寫了一篇文章:「要五毛,給一塊」,說的是為了得到老闆的認同、肯定,以讓自己擁有更大的工作自由,我通常會以高於老闆的期待完成工作。用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標準、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效率,讓老闆驚喜,自己則得到更大的回報、自由、學習與能力。這是我快速成長的動力,也是自我要求、自我的勉勵,並不是來自老闆的要求。

 

奇異前總裁傑克‧威爾許,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建議年輕人對老闆應是「over deliver」,這樣才會成長快速。(見《商業周刊》第一○○七期「人才,是策略的第一個步驟」 )

 

最近一個讀者寫信給我,說他的老闆影印了「要五毛,給一塊」的文章,要開讀書會,要大家寫心得報告,讓他很錯愕,也很不滿。

 

這其實是我很害怕的結果,我的許多想法,都是自我期待、自我要求,一旦變成老闆對員工的要求,恐怕會有衝突,也會引起員工更大的誤會與不滿。

 

我願意做得更快、更多、更好,這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事,因為我可以學得更快、成長得更好。甚至更主要的原因是要讓老闆閉嘴,不要天天盯著我,給我更大的空間。如果我的加倍付出,換來的是老闆的欲壑難填,要求更高、期待更大,那不就是應了前面的故事嗎?變成我永遠欠老闆五毛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q啤酒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