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源義經的傳奇故事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ademy/4061/o-01.htm

兄弟,親子骨肉相殘的原因何在

源義經活躍於日本從古代轉向中古的激變時代。義經生於1159,死於1189,其一生相當於後白河上皇(1127~1192)的院政時期。再談義經前,我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什麼是”院政”。

所謂的”院”就是指上皇所居住的地方。讓出皇位的人通常會立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小孩為天皇,不透過國法,而以院來處理政務,這就是院政。五昧文彥氏對此有比較容易懂得解釋(朝日百科‧日本的歷史3)

“院政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天皇既想讓自己愛子繼承帝位,卻又不願意失去大權的心態而產生的。現在也有許多公司的董事長退休後,卻依然叫自己的親信到家裡來幕後操縱大局,一切就跟當時的院政相同。自然,也會發生現任者跟退休者之間的衝突。”

當然,這一切歸罪於個人私慾是不公平的,這種狀況並不只是發生在天皇家,地方貴族跟武士也有類似情況。問題是,為何在這個時代個人的私慾會如此的顯露呢?

原來,在土地國有制的國家中,貴族跟寺院的土地擴張有限,同時又出現保衛土地的私鬥集團(武士)。在這個時代,天皇其實就是這個大莊園的領主,只是為了對抗諸侯和寺院,才將天皇認定為”公”的秩序的最高地位,並藉著上皇這個”我”來直接統治地方的武士。這就是院政。

不過,這個時代的我,並非指個人而是指家。家----除了直系的家族外,還包括了旁系的親族跟僕人,不但是當時財產跟社會活動的單位,也是社會評價的基準。因此,由誰來繼承這個家,就是上至天皇家,下至武士軍團的大課題了。於是,在長子繼承的規定尚未明確的時候,發生爭奪繼承權的事屢見不鮮。

保元之亂就是這種骨肉相爭的最好例子。此事亂的原因包含了三大家族的家長爭奪。在天皇家是後白河天皇跟崇德院的兄弟相爭。中世的院政始於白河院,白河院死後,執行院政的鳥羽院不喜歡其與待賢門院所生的崇德天皇(傳言實為祖父白河院之子),於是逼其退位,另立他與美福門院所生的近衛天皇。近衛天皇死後,崇德院本以為會是自己或自己的兒子重仁天皇繼位,沒想到鳥羽院卻立弟後白河為天皇。於是開啟了鳥羽,後白河,崇德三人的爭端。

在攝政王藤原忠實家也發生了忠通,賴長兄弟爭奪攝政跟家長位的對立局面。源家的當主為義是支持賴長的,而鳥羽院為了打壓攝政王一族之力,便重用平家的人。於是為義被冷落,之後更被以未平復八男為朝之亂為罪名革去官位。長男義朝卻於此時脫離父親接近鳥羽院,並被任命為下野守。

保元元年(1159)鳥羽院一死,崇德院跟後白河的對立就到了一觸及發的地步。於是,後白河天皇招集了忠通,平清盛,義朝等大將。而崇德院則招集了賴長,為義,平忠正等人。

此戰始於天皇的突襲,一戰定了勝負。

崇德院的武士都被處了極刑。義朝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為義,連兄弟們也都殺的一乾二淨,除了女子外。(除了老八為朝被放逐伊豆)

義朝雖然勝利,卻必須背上大義滅親的罪名,但這也是為了保全源氏之名而不得不做的事。源義朝就是賴朝跟義經的父親。有了父親的例子,於是他們兄弟的相爭實在也不是很特別,也不是單純的個人喜好問題。

三年後,發生了平治之亂。後白河天皇成為上皇,其子繼位成為二條天皇。藤原信西跟信賴兩人為了爭奪上皇寵信而失和。信賴因為不滿信西之權勢,於是勾結了希望二條天皇親正的藤原經宗跟惟方,並煽動不滿清盛的源義朝發動反信西清盛之亂。義朝招集了畿內殘存的源氏一族。

124,義朝趁平家不在京都,發動政變一舉成功。義朝將天皇跟上皇關了起來,並把信西下獄。趕回來的平清盛獲得天皇親政派的暗中協助,救出了天皇跟上皇。形勢逆轉,清盛率領畿內平家優勢兵力發動反擊,並在京都清盛的六波羅府大戰。後來,由於源氏發生倒戈事件,源家軍大敗。

於是,義朝一族慘遭流放。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達美濃,卻發生三男賴朝走失,重傷的次子自殺的事。義朝為了捲土重來,命令全家分兩路,長男義平率隊往北陸,自己則前往投靠尾張的長田忠致。但被忠致背叛,於隔年二月在六條河原被殺。

賴朝雖也被捕,卻被清盛義母釋放,被留放伊豆。(據說是賴朝長的跟清盛義母過世之子很像,故免殺身之禍)

義朝正室是賴朝之母,是熱田大宮司的女兒。他還有個美貌聞名的小妾,名為常盤,她就是義經之母。常盤知道危險將至,帶著三名幼子出走。這時的義經還只是個小嬰兒罷了。

當常盤知道自己母親被牽連入獄後,便回京都自首了。清盛貪戀常盤之美,便以三子出家為條件,放過了三子。常盤嫁給清盛後,後來還替清盛生了一男一女。

 

去了奧州的義經

據說到鞍馬出家的牛若,在知道自己是義朝之子後,便發誓要復仇。還向天狗學了武藝。在現在,當然聽起來很荒唐。但深信山裡有天狗的事情並非在古代才發生,事實上在戰前仍然有許多人相信小孩不見了是被天狗綁去。

十六歲時,義經離開了鞍馬,去了奧州投靠藤原秀衡。秀衡以平泉為中心支配全奧州。由於此地盛產沙金,所以十分富有,雖然免不了要跟朝廷進貢,但仍可算是個獨立勢力。

促使義經前往奧州的是販賣沙金的吉次,他在”義經記”中被描述成把牛若誘拐獻給秀衡的人口販子。

前往的路上,義經由於打敗強盜而被揭發為源氏之子的身分。之後在”鏡之宿”的地方舉行了成人之禮。由於沒有父親幫他戴上禮帽,只好由他自命名為源氏九郎義經。不過,在”義經記”一書中卻記載著義經是在熱田神宮由父親的岳父(外公?)大司官藤原季範擔任行禮之人。

之後,義經在奧州的生活完全不明,甚至在”源平盛衰記”中義經根本沒去奧州。當他告別吉次後就直接去上野找尋伊勢三郎了。

義經跟伊勢三郎初次見面,”義經記”說在上野板鼻,而在”平治物語”則說是在上野松井田。這兩個地方對於前往奧州都必須繞道而行,為何義經會如此做呢?柳田國男指出,那是義經不得不招伊勢三郎為自己第一個家臣。

其理由就是伊勢三郎是義經最好的家臣之一,他跟牟慶同為義經的左右手。唯一不同的是牟慶幾乎不曾出現於任何史料中,三郎卻在”吾妻鏡”等書出現過。

當義經無視景時的”逆櫓”之論,在暴風雨中奇襲位於讚歧的屋島的平家時,開路先鋒正是三郎,讓志度三千餘騎平家軍不流血投降的也是三郎,在壇浦之役生擒平宗盛跟其子清宗更是三郎。岡見正雄在解釋”義經記”時說:

翻開’平家物語’,判官義經的驍勇背後,往往有三郎的影子。…..它所描述的是當眾猛將熟睡之時,唯有義經跟三郎勇敢的醒著。”(岩波日本古典文學大全)

伊勢三郎出生於伊勢,在鈴鹿山當山賊時被捕,被流放到上野松井田。但仍然不改其賊性繼續當山賊直到成為義經家臣為止。並取了義經名字裡的一個”義”字,取名為伊勢三郎義盛。

後來義經逃亡時並未追隨,在鈴鹿山與賴朝軍抗戰不敵自殺而死。(另一說是被捕後斬首)話說在平泉的義經,在翌年又偷偷溜回京都。這是一項危險之舉,但卻看不出義經的動機何在?唯一的可能是出在故事的作者,為了完成英雄的故事,就必須藉著他再出現才行。一方面他不但是武藝高強的人,也是一員精通兵法的大將;而另一方面,也是要安排他跟牟慶的相逢。

當義經躲進山科好友的家後,知道在京都一掘河有一位叫做鬼一法眼的陰陽師,藏有天皇所賜的太公望所寫的兵書”六韜”。義經為此就住進他家,和其女訂婚,學習了六韜裡的兵法而成為卓越的兵法家。

接下來,就是與牟慶的相逢了。

pq啤酒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