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的大兒子今年要高中畢業了!Master決定要把他送到澳洲留學。Master覺得台灣的環境實在太差勁了。

的確,國內孩子的生活教育成本高,教育體制僵化。雖然國內實行了12年制義務教育,然而相比國外的一直到高中畢業都可以免費教育的優惠,顯然,送孩子到國外求學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尤其是相比較國外寬鬆的教育環境,國內孩子沉重的書包也促使了很多人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

看多了身邊朋友選擇移民以及送小孩出國唸書心中不免~疑惑、低估著『國外跟國內一樣,有競爭,有壓力,不努力照樣會被淘汰。”

 

你在國外留學?!好羨慕喔~

這是一句許多台灣年輕人對留學生的直覺對白,充分顯示了台灣人對於出國留學的強烈嚮往。時下更有不少年輕女孩到夜店兼夜差來快速地掙錢,若問到掙錢的目的時,她們的回答是:「想出國唸書呀!」

 

出國唸書,不錯、不錯,但是出國唸書,難道沒有特別要唸什麼科系?問到這點,大家給的答案就支支吾吾的。若你的生命目標就是想要出國玩玩,這我沒話說。若你是因為某個國家的某所學校的某個科系比台灣強而想要出國進修,這是值得褒獎的上進心理。但若只是為了要「出國唸書」而砸錢,動機就很耐人尋味。

 

恐怕…是虛榮心作祟?

要是能擠進頭等學府也就罷了,但大多留學生根本是毫無概念、只要是國外的學校就大膽燒錢出國,實在是一個沒有實質效果無聊之舉。若國外任何大學都比台灣好,我倒是想請教,為何全球學生數理能力評比台灣總是在前五名(而前五名永遠都是亞洲國家)。請問若你沒有辦法擠進頂尖大學去跟美國的菁英競爭,你去三流學府的教育去跟一堆平均水準根本跟台灣沒得比的學生混四年,有意義嗎?這是很簡單的利弊問題:年花近百萬去讀水準夠差的外國三流大學和每年花幾萬元留在台灣跟用功的台灣學生切磋,何者是較明智的選擇?

 

可惜的是,台灣這種留學歪風燒過了頭,連中小企業的一些主管對外國學歷一竅不通,都會把外國學歷評於台灣學歷之上,造成「留學生競爭力」較高的假象。競爭力高?去國外的三流大學混了四年回來競爭力會高?根本錯把假設當結論。

 

就這樣,對留學盲從的惡性循環,產生了因為不少無法出國而忌妒留學生的酸葡萄。這些人講話酸溜溜,有時聽在耳裡還真不舒服。

 

「啊,你在國外讀書,好好唷~」

敢問:有什麼好?(這不代表沒有好處,但是問題是你知道好處在哪裡嗎?)

「沒有呀,從國外回來的就感覺很厲害。」

真的?厲害在那兒?

 

你若是說史丹佛電機系出來的學生很聰明、做事很快那還好。但是什麼「國外回來的就感覺很厲害」真的是狗屁不通。國外爛大學多到不行(台灣的大學就這麼多了,你想國外會有多少間?人家學生平均素質都不如台灣,你想爛大學有多少所?),甚至很多美其名「留學生」實際上念的什麼City CollegeCounty College根本都是兩年的社區大學,怎能全部混為一談?

 

「好好唷~你應該要好好珍惜這個留學的機會」這句話尤其讓我不由得皺眉。

 

請問:你對於這種機會有個真正的了解嗎?我在那邊看到這種教育的優劣、你看到了嗎?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為什麼要用你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價人家教育?就因為我在國外念書,你馬上就給一個連你自己都不了解的東西定了一個沒有實質意義的價值…這種「珍惜」的意義我實在不敢苟同。

 

要談到機會和際遇,我難道不知道我的際遇嗎?我難道還需要一個人用這種羨慕又忌妒的口吻來告訴我我得到的是什麼嗎?

 

最讓人反感的,應該要算是這些人對留學生貼上的意識形態標籤。

只要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在國外讀書,對方對你的稱呼很快地由「你」變成「你們」,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表示:他們已經冥冥之中將你視為與他們不同的另一族群。

 

不信?

試著了解這兩句話的涵義:

「你會存錢嗎?」

「你們會存錢嗎?」

在上述的對談中,第二句就讓人很不自在。這邊討論的只有我,「我們」是指誰?你是在對跟我相同背景的人做以偏概全的評論嗎?

 

大家尤其喜歡將「留學生」與「家裡有錢」做關聯。好,我不否認,家裡有這筆錢讓小孩去讀書的人家境都不錯。

但是,這很重要嗎?

「你在國外讀書唷?那你家一定很有錢囉?」若只是隨口提提就算了,但是大部分的人似乎喜歡三不五時就把錢與對方的物質生活搬上檯面來討論。

就我聽過最離譜的,是我朋友有一次從國外坐飛機回來、在機上和一位台灣旅客的對話。

我朋友那天身體比較不舒服,加上長時間呆在飛機上,身體有點不適。那位旅客就很熱心地問道:「你會常暈機嗎?」

朋友:「不會,只是這次不知道為什麼」

旅客:「那大概是因為你們坐慣了頭等艙和商務艙的關係吧。」

聽到這句話我朋友就馬上傻眼,連之後他說給我聽時我也很不高興。或許對方沒有惡意,但是這句話真的是很無理。

首先,人家不過和你認識才幾個小時,你怎麼能夠因為對方在國外讀書,就馬上做這麼多的假設?怎麼能夠因為別人家裡有點錢,就隨便認定別人是個奢侈的人?

 

再來就是對方是以「你們」,而不是「你」來稱呼我朋友,這就讓人感覺這位旅客是在批判一個族群的習慣,而不是在跟我朋友討論身體狀況,讓人感到很不受尊重。

 

這些都是冰山一角,有時候大家對留學生講話時都不自覺地傷人,但是卻都認為這些留學生本是得天獨厚,別人的指指點點是理所當然的,使得留學生在碰到這種無理的冒犯時也只能傻笑。

 

其實,最讓人不舒服的,不是這些言語上的直接冒犯,而是人對談時傳達的羨慕之意。

 

試想,當一個人對你說「哇,好羨慕唷!」

請問你會如何應對?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只會尷尬地笑一笑。

由其當這種羨慕成為談話主題的時候,更令在座的人很不舒服。

我本身就碰過一段很扯的談話:

一位女同學聽說我是剛從美國回來,竟然對我說:「好羨慕唷…在那邊很享受吧?」

我聽到這句話一時還真不知道該如此應對。

 

之後這位女同學又不斷問我許多關於美國的生活環境:與其說是問美國,不如說是在唱衰台灣。後來,我終於被她的:「我聽我朋友說美國都怎樣…而台灣都沒有這樣…」的問話模式搞得很不耐煩,當下就推說等等要趕去找朋友離開了現場。

 

我感到很不耐煩的原因是…她跟我談話的內容跟我或是跟她完全沒有關係,她從頭到尾就只是針對我得到的一些機會來不斷逼問…實在是很不尊重我。

 

最讓我搞不懂的…還是:這堆人到底羨慕的是什麼?

你們沒有深入了解這些留學生的能力價值觀或是人格,而只是針對他們擁有而你們沒有的機會大做文章,真的是一點意義也沒有。

 

最後一個讓人作噁的,就是其他的留學生高人一等的心理。

 

我就在一個聚會碰過一個很奇怪的事情…一位朋友的父母介紹另一位朋友跟我認識,而那位新朋友跟我寒喧完了以後知道我是從國外回來的,他馬上態度一轉,很熱情地用有濃厚台灣腔的英語叫道:「Yo Yo Wassup Dawg? Im from the States too!」還示意要跟我握手擁抱。後來他執意要用英語與我對話,而旁邊的朋友因為英語不好根本無法融入我們的對話,搞得氣氛很僵。

 

奇怪…為什麼一聽是國外的人就馬上要裝熟?

 

後來在會場繞了一圈才聽說那位新朋友在美國被三流大學當掉差點無法畢業,最近混到了文憑要回台灣工作。

 

請問這樣的留學生,根本不懂得珍惜自己被賦予的機會,當然更不懂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異。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這個崇洋媚外的社會對留學生的一種意識上的迫害,讓談話中的留學生很不自在。老實講,若一個人與我聊天的話題總是脫不了金錢與國外,那我寧願在該場合發呆也寧可這人別來跟我講話。

 

http://tw.myblog.yahoo.com/jw!aueCpLqQQUBudJ574j6s/article?mid=595&pk=%E5%9C%8B%E5%A4%96%E5%BF%B5%E6%9B%B8引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q啤酒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