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追求一個目標的人生規畫已經過時!美國研究顯示,每人一生從事12~15種工作,轉換跑道將是常態,你得未雨綢繆,隨時做好準備!
「過去我們聽天由命,但現在要學會安身立命,」專攻生涯規畫的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金樹人說。唯有化被動為主動,人才可以在每次生涯轉換時,都立於不敗之地。也因此,現在對於生涯轉換也需要有跟過去不一樣的思維。
 
在高峰時布局下個高峰 用最豐富的資源掌握最多的機會

現在,管理生涯須如同管理企業般周延。若要延長人的黃金職涯,與其被迫在走下坡時轉舵,倒不如主動出擊,在一個高峰時,就運用當下豐沛的資源與充裕的時間,布局往下一個高峰的能量。 在人生高峰投資未來確實有好處。首先,風險成本較低。
結果發現,大家以為最好的轉舵方式是——已經要離開、決定接下來想做什麼,然後才開始行動,但其實變化是沒人預期到的。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漸進式的移動,這通常需要三到五年。 一個方法是你可以在現職中透過兼差或是輪調的方式累積能量,另一個方式是小幅度的移轉領域,不斷修正,移往你最有興趣的方向。然而,嘗試需要成本,所以最好趁資源豐厚時進行。
高峰轉舵的第二個理由,是會有較多選擇機會。大多數人以為本身的專業技能夠,在高峰時轉舵,或是下山峰後再轉舵,結果都相同。《不確定下的投資》(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書已指出:所有資本投資必須考慮到未來的選擇會增加還是減少的價值。如果等離職再考慮轉換,很可能失去選擇的機會,因為你需要一份工作的心態將主導你。
此外,許多人是在碰到了瓶頸、沒了工作才想要轉換跑道,但常常只是從現有的痛苦深淵,跳到另外一個痛苦深淵,路只會越走越窄。一○四人力銀行協理王榮春指出,「離職後才決定轉舵目標,是最不得已的選擇。」
不過,高峰轉舵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家通常在「好景」時,不會想到要去思考轉換生涯,尤其對許多生涯已經抵達某個高峰的人來說,這件事,更難。
想要提前布局下一個黃金生涯,必須回到最關鍵的一項投資——「自己」。
除了傾聽,要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盤點自己。
其次,則是盤點工作能力與名譽等資源。方國健能順利轉舵到創投業,他認為,靠的就是他在原先領域時,因為正派待人所累積的能量。他知道,所謂的人脈關係只是跟著他的名片而來,「我不壓榨台商,但也不討好他們,」最後,方國健雖然離開了戴爾,但是包含廣達等大企業仍願意投資他的創投。
「雖然我鼓勵大家要勇敢,但是仍是要累積一定能力,如果什麼都沒有就轉,只是空轉。」王文華說。
 
調整價值觀 要有歸零、正面思考的能力

轉舵並非轉業,轉業只是換工作,但轉舵卻可替你的人生再加分,那可以幫你換到更高的職位,或是更快樂與有成就感的人生。然而,轉舵時,包含你的價值觀、你與家庭、社會的互動,也將轉變,就算是預期內的轉舵,也需要心理調適期。
 
轉舵,除了紀律還要有能力……
轉舵時會有很多不確定的狀態,你必須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模式,才能自處。有些朋友可能離職後,每天就睡到十一、二點,其實人還是要有事情做,我後來發明出一套方法,把自己當公司經營,每年給自己一個主題去實踐。
轉舵其實一點都不浪漫。你必須要很有紀律,還要有能力。我現在一個人,不管我做的事情,或是我賺的錢,有五○%是我在○五年後新學習到的東西與資源,但是有一半是我之前累積的,如果在沒資源下就匆促轉舵,會死得很慘。 
轉換跑道也很耗心力,低潮的感覺,會像是午後的暴雨,忽然下,忽然停。以前我們都是靠著大公司的忙碌,來填補情感的空虛,當你沒有公司,自己絕對會有很孤獨的感覺,比如說,我可能找一些以前的職場朋友吃飯時,當他們回答,最近剛好要出國時,我就知道這是婉轉的拒絕,以前我也這樣拒絕別人。
不過,我現在已經找到了更聰明簡單生活的方式,狀態比過去任何時刻都好。因為做的是自己選擇的事情,一份工作有九○%的內容是我喜愛的,這很棒。接受落差,讓我學會謙卑,更可以在不確定、不完美的狀態下,還能正面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q啤酒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