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曖昧的國度

作者:余杰/著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 2005年06月01日

作者先後訪問了日本10多個大中小城市,採訪了近百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日本人。如此深入而廣泛地接觸日本社會。『瞭解日本』乃是『關懷中國』的重要環節。

“這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先後訪問了日本10多個大中小城市,採訪了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工會領袖、二戰老兵、民間和平友好人士、作家、大學教授、法官、律師、記者以及普通民?等近百人。可以說,每一天都有新的體驗,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穫。如此深入而廣泛地接觸日本社會,即便是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留學生和其他人士也難以做到。經過這次訪問,我才知道自己是多?地不瞭解日本,我更知道瞭解日本並非易事。而在我看來,“瞭解日本”乃是“關懷中國”的重要環節。”作者余杰說。

 

讀完日本史緊接著又讀了一本

〝日本,一個曖昧的國度〞

深愛中國、日本文化的我

這本書則是揭開了中國與日本的複雜面貌

也滿足了我對這可愛小國的好奇心!

日本明明是一個小國

卻說自己是大日本、大和民族

也因日本的國土狹小

日本人才分外珍惜這些方寸之地

處處可見山清水秀、柔媚寧靜的桃源勝地

此時  我正沐浴在燦爛星光中

 

 

 

猶記去年  一下成田機場整個空氣就瀰漫著清新的青草味

涼風吹襲  有如在室內開著空調般的  涼爽

盥洗室的清潔無異味  更令我對這個國家充滿尊敬

 

 

真正日本的精神文明,從來沒有人問津過

大家都輕蔑日本文化

以為古代是模倣中國

現代是模倣西洋

中國自鴉片戰爭  以至現在

一點兒都沒有變

自以為是  畫地自牢的心態

 

夜色漸深  天上星光閃閃  海邊浪花呢喃

日本料理中的飯盤簡直就像一幅絕妙的圖畫

讓人賞心悅目   或許就是這般的堅持

讓人總不禁佩服起這個  骯髒  高貴  的日本

                                         

 

日本文化中有深厚的〝集體主義〞和〝從眾〞得傳統

當大家都不說話時

那個站出來說話的人  一定會遭到排斥

至於他說的是不是真話

反倒沒有人會去深究了

許多士兵不僅僅是知識份子

在日記裡記下他們的遭遇

但對軍旅生涯之恐怖 一般諱莫如深

日本社會已經實現了充分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

但其實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內在的不自由

 

 

 

日本家庭中常見插花

也時時可以看見各種優雅的野花

日本近代詩人 小林一茶有俳句云:『在我們國裡就算是草也能開出花來呀』

日本確實是一個愛花的民族

日本的包裝亦是一大特色

每個漂亮的包裝都讓人捨不得打開

每個色彩斑斕的盒子都讓人捨不得丟掉

今年  友人到神戶..買了一盒麵線

它外盒的包裝是木製的〈特別吧〉

裡面每綑的麵線都用紅紙分裝〈排列的非常整齊〉

還附上煮食的方法〈真是細心阿〉

令我最感動的是  這麵線不管怎麼煮

都不會斷掉..糊掉

日本人總是努力的將生活的每個方面

都做到藝術化和審美化

 

大阪古城牆遺址

寬闊的護城河內是石頭砌成的城牆

不若中國古城牆的整齊精細

卻別有一番粗糙狂達之美

護城河水清可見游魚

河邊則是參天的古木

日本人對歷史遺跡的精心呵護

讓我感到敬佩萬分

 

 

 

日本人崇拜鯉魚

因為鯉魚雖受傷而不動

至此英猛與殘忍難分

 

 

我驚嘆於新幹線之快捷方便

以及整個日本交通系統之發達

火車站內新幹線、普通火車、地鐵形成一個便捷的網路

相互之間轉車極為方便

日本的大城市中

東京地鐵極為複雜

換乘需要進進出出

原因之ㄧ在於

修建地鐵的時候

有關部門通過法令要求

地鐵必須避開皇宮

即便是從皇宮的地下穿過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日本國民心中對天皇的崇拜依然沒有消退

日本的君主立憲制與歐洲有巨大的不同

日本皇室是不能批評的

而歐洲皇家則實現了平民化

日本現在仍持續著開國120年以來的現代化進程

正從根本上被置於曖昧的兩極之間

日本人愛好清潔

卻不願面對自己歷史中的污穢

日本人重視名譽

卻用遮掩事實的辦法來維持自尊

 

 






 

                                    

到日本的中國人中

女性一般都很喜歡日本

男性則大多數都不喜歡日本

這也說明了女性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

女性看重日常生活的質量

因此喜歡日常生活充滿詩意的日本

而男性擺脫不了種族、國家的宏大敘事

以及對民族文化的關懷

因此難以真正融入日本社會

                  


                       

日本料理的特點是五色:白、黃、紅、青、黑

五味:甜、酸、辣、苦、鹹

五法:生、煮、烤、炸、蒸

                                                               

我喜歡日本代代相傳的各種民間風俗

裡頭有些民族的精魂在

日本人因團結而強大富裕

中國人卻因內耗而衰敗困窘

 

                                    


 

瞬間的美 瞬間的壯烈

日本人不在乎生命的長度

而看重生命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他們的音樂、他們的櫻花、他們的酒

都暗含了這樣的寓意

                                   

日本近代文豪永井荷風在《江戶藝術論》第一篇

【浮世繪之鑒賞】中嘆息說:『嗚呼,我愛浮世繪。苦海十年為親賣身的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泣,憑倚竹窗茫然看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喜,賣宵夜麵的紙燈寂寞地停留著的河邊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鵑,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樹葉,落花飄風的鐘聲,途中日幕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歎此世只是一夢的,這樣一切東西與我都是可親,於我都是可懷。』我很喜歡這段話。

                                       

 春帆樓雖是小小一樓

卻維繫著中日兩國之興衰命程

正如梁啟超所說:

『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兩百兆以後始也』

老春帆樓內房間比較局促

當時中日兩國官員各坐一邊

百年歷史猶如白駒過隙

真不知昔日李鴻章在此樓內談判時是何種心情

                                                         

 

中日之間的敵對狀態

對雙方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中日之間需要在各自都經歷了一場文化和精神的革新之後

建立一種新型的

恒定的友好關係

只有建立起了符合基本人性的社會制度和道德倫理機制

才有可能真正終結那充滿血腥的戰爭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q啤酒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